“志之所趋,无远弗届;穷山距海,不能限也。”在2024-2025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评选圆满落幕之际,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喜讯频传——张洪果、焦星颖、王洁、彭雅琳、花佳怡、宋柯六名学子凭借坚韧的意志、扎实的学业根基、出色的实践能力与全面的综合素养,荣获此项殊荣。他们在求知路上脚踏实地,在科研创新中勇克难关,在社会服务中锤炼自我,以奋斗绘就青春最亮丽的底色,为全院学子树立了自强不息、砥砺前行的榜样标杆。

张洪果,男,2022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班,共青团员,班导师:戴甲洪,辅导员:余营,座右铭:砥节砺行,履方致远。
自入学以来,他在学业、实践与竞赛的赛道上步履不停。他不仅以“目标分解法”拆解繁重课业,用“图文结合”笔记攻克难点,交出了优异的学业答卷;更在课外主动拓展成长边界——从“AI少年送教”的志愿课堂到“河小青”的生态实践,从实验室里调试机器人的专注到竞赛场上的思维交锋,这些经历让他触摸到知识的温度,也淬炼出责任与协作的能力。
与此同时,他在3D创新协会、班级等多个岗位上锻炼能力,累计斩获国家级奖项8项、省市级奖项23项,还参与撰写两篇发明专利。如今,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荣誉,于他是认可更是鞭策——这份来自国家与社会的关怀,让他更坚定“知识改变命运”的信念,也让他立志将这份幸运化为动力,在未来以更扎实的行动回馈曾照亮自己的光。
获奖情况:
2023年5月获2023年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国家级二等奖;
2024年5月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国家级一等奖
2025年4月《基于空间结构圆形描述符的爬壁机器人定位系统及方法》专利。

焦星颖,女,2022级材料化学1班,中共党员,班导师:黄忠凯,辅导员:余营,座右铭: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
自入学以来,她不困于单一的学业赛道,而是主动拓展成长边界:课堂内追求“有效学习”,拒绝“假忙碌”的形式主义;课堂外投身志愿活动,在服务中锻炼人际交往能力、锚定自我价值。于她而言,成长从不止于分数——无论是团学工作的责任担当,还是志愿服务的温暖实践,每一段经历都是她积累的“成长养分”。
这份多元的耕耘,让她凭借综合素养斩获国家励志奖学金。面对成长中的迷茫,她以“释然”调整心态,坚信“道路曲折,前途光明”;回望求学路,她也想告诉学弟学妹:明确未来方向、做好人生规划,在每一段经历里沉淀,终能在青春的画布上绘出独属于自己的色彩。
获奖情况:
2024年8月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国家级一、三等奖;
2024年12月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龙鼎奖国家级二等奖;
2025年8月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市级金奖。

彭雅琳,女,共青团员,2023级材料化学1班,班导师薄茂林,辅导员邓先蓉,座右铭:“做你想做的”。
在学业上,彭雅琳以“勤记多练+互助复盘”的方式稳扎稳打,不仅在繁重课程中保持节奏,更在全国冶金科技竞赛、环境友好科技竞赛等赛事中屡获国赛、市赛奖项,在实践中练出“遇难题先想解决办法”的行动力。生活里,她累计参与123.5小时志愿服务,在敬老院陪伴老人的经历让她读懂“用心陪伴”的意义;在院团委学生工作中,她从协调活动到沟通同学,练出更有条理的统筹能力。面对实验室磨玻璃的挫败、学业压力等困境,她靠“学技巧、诉亲友、去运动”调整心态,以韧劲突破难关。
对她而言,国家励志奖学金是“被肯定”的力量,让她敢挑战更多未知。她也想告诉学弟学妹:别被经济压力或自卑束缚,多尝试、敢开始,“人生容错率很高,去做就好了”。
获奖情况:
2024年8月获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全国二等奖;
2025年5月获2025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二等奖;
2025年8月获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全国三等奖。

王洁,男,共青团员,2023级材职1班,班导师许川,辅导员邓先蓉,座右铭:“有志者,事竟成”。
国家励志奖学金于王洁而言,是信念的“强心剂”,更是能力的“认证书”——它不仅是对其学业稳居专业前15%的肯定,更印证了他平衡竞赛、志愿与实践的综合实力。为保持高效学习,他主动拆分时间为“学业核心段”与“能力拓展段”,以“专业前15%”为底线锚定目标,还通过竞赛项目反哺专业学习,让知识落地生根。
课外的他同样步履不停:在铜梁区支教中,他以真情陪伴留守儿童,读懂“奉献不是形式”;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赛事里,他与团队协作攻坚,练就“从0到1”的创新思维;更结合专业申请发明专利、发表论文,将课本里的“保温系统”转化为发酵罐设计的实际参数,实现“学以致用”。面对学业波动、竞赛失利等压力,他以入党材料、“行稳致远”的口号自我赋能,用拆解任务的“小行动”破除焦虑。
最后,他寄语学弟学妹:把奖学金当作能力证明,守住学业底线,主动利用学校资源,以志愿服务和竞赛提升综合分,坚定长期主义,将经济压力转化为奋进动力,每一分努力都是为未来铺路。
获奖情况:
2025年2月申请发明专利《一种水溶性菌液生产设备及方法》;
2025年7月应用型技术论文《可移动式生物发酵罐设计》;
2025年7月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精英联赛全国二等奖。

花佳怡,女,2024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2班,共青团员,班导师:李扬,辅导员:刘梦真,座右铭:关关难过关关过,长路漫漫亦灿灿。
在大一学习中,花佳怡为在繁重课程中保持高效,她摸索出“课前预习+课堂专注+课后融贯”的学习法:将课本与课堂知识梳理在笔记中,用不同颜色标注易错点与重难点,再通过习题巩固深化,让知识落地生根。
课外,从志愿服务到学科竞赛,从创新创业赛事到校园活动,这些经历让她跳出“缩头乌龟”的腼腆,变得敢尝试、愿突破,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活,更收获了乐趣与挚友。面对压力与焦虑,她会用“转移注意力+计划管理+小奖励”的方式调节:到山间散步平复心绪,用表格规划兼顾兼职与学习,完成小目标后奖励自己一杯奶茶,在细碎的温暖里重拾动力。
最后,她向学弟学妹们寄语:从日常小事上给自己定目标,逐渐积累自信,敢于尝试未知。
获奖情况:
2025年国家级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冶金大赛三等奖;
2025年5月市级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二等奖。

宋柯,女,2024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2班,共青团员,班导师:李扬,辅导员:刘梦真,座右铭:以勤为翼,以志为灯,逐光而行,笃实求进。
在求知路上,宋柯始终秉持“全面发展”的理念,不仅在学业上深耕不辍,更在志愿服务、学科竞赛、社会实践等领域积极探索。在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的淬炼中,领悟“突破舒适区”的成长奥义。
成长之路并非坦途,她也曾陷入期末复习、兼职、志愿活动时间相撞的“多任务冲突”困境,甚至因考试失利、学业压力产生焦虑。但她总能找到调整心态的“良方”,让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。在行动中解决问题、于坚持中找回动力,这份韧性让她在逐优之路上行稳致远。
作为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,宋柯回望求学路,也为学弟学妹们留下了真诚寄语。经济上的困难,从来不是阻碍前进的障碍,别怕暂时的困境,别因外界的声音怀疑自己,请相信你自己!你比自己想象中更坚强!你的未来,值得你全力以赴!
获奖情况:
2025年8月获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西南、西北赛区二等奖。
青年者,当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。六名学子以励志之行诠释奋斗之志,以实干之笔书写青春答卷。他们的成长故事与学院的殷切期望交织成前行的力量。相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子们,定能以榜样为镜、以奋斗为桨,在求知路上坚定前行,在人生舞台上绽放光彩,让青春在拼搏中闪耀,在奉献中升华!
(文:谭盈|初审:郑照静|复审:余营|终审:林琳|发布人员:邓先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