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1日下午,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崇礼楼206教室面向2022级同学举办“求是讲堂——科研筑梦”系列活动第四讲。讲座由学院副教授李杨主讲,主题为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储钠机理与产业化应用展望”。

讲座伊始,李扬从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前景切入,结合宁德时代相关技术的发布实例,通过与锂离子电池的对比,指出钠离子电池虽在能量密度上存在不足,但在低速电动车、小动力设备及储能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。他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近二十家企业的产业布局情况,涵盖英国、美国、日本以及国内的中科海钠、钠创新能源等企业动向,并进一步指出当前钠离子电池在电解质稳定性、电极安全性、产业链配套和电池回收等方面面临的挑战,帮助同学们建立起科研创新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联系。

在新型硫化物负极材料研究部分,李扬首先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局限,如工艺流程复杂、冷冻干燥法难以工业化、模板去除依赖强腐蚀性等问题。随后,他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在MoS₂/N掺杂碳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方面的创新成果,并通过电化学测试数据和微观形貌表征图像,直观展示了相关研究进展。
整场讲座将储钠机理的科学解析与产业化前景的现实探讨有机结合,不仅揭开了钠离子电池材料研究的面纱,也为同学们指明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转化的可行路径,有效激发了大家的科研兴趣,助力材料学子在专业领域中明确方向、踏实深耕。
(图/文:陈坤宇|初审:郑照静|复审:余营|终审:林琳|发布人员:邓先蓉)